2025 年盛夏六月,广西河池宜州姑娘彭秋萍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中强势摘金,以 56 秒 29 的成绩斩获 50 米自由泳冠军,并在 50 米蛙泳项目中再下一城,成为双冠王。与此同时,她刚刚从北京体育大学毕业,手握毕业证书与学士学位证书,用汗水与智慧书写了 “赛场摘金、学海登顶” 的励志传奇。
赛场逐浪:从里约到南通的金牌之路
在江苏南通的泳池中,彭秋萍的每一次摆臂都充满力量。发令枪响后,她如离弦之箭破水而出,凭借惊人的上肢爆发力和精准的节奏控制,在 50 米自由泳决赛中以绝对优势率先触壁。紧接着的 50 米蛙泳比赛,她再次展现了技术的全面性,以稳定的划水频率和强有力的蹬腿动作锁定胜局。这两枚金牌不仅为她赢得了参加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的资格,更延续了她从里约到巴黎的冠军轨迹 ——2016 年里约残奥会,她以 S3 级 50 米仰泳世界纪录创造者的身份夺得 2 金 1 银;2024 年巴黎残奥会,她与队友在男女混合 4×50 米自由泳接力项目中以 2 分 14 秒 98 的成绩刷新世界纪录。
成长密码:从山底屯到世界舞台的蜕变
彭秋萍的逆袭始于河池宜州的小山村。2010 年,16 岁的她因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,却被启蒙教练潘科慧眼相中。那时的她连游泳基础动作都不会,潘科用绳子绑住她的腰,在岸上一点点牵引教学。为了克服对水的恐惧,她每天在泳池边练习力量到手指发麻,别人吃饭时她仍在琢磨关节柔韧性。这种 “比别人多练一小时” 的执着,让她从广西第七届残运会的新星,逐渐成长为残奥会冠军。正如教练黄敏评价:“她像一条渴望飞翔的鱼,永远在挑战身体极限。”

双轨人生:泳池与课堂的平衡哲学
2025 年 6 月 13 日,彭秋萍的人生迎来另一个高光时刻 —— 从北京体育大学毕业。在兼顾高强度训练的同时,她用四年时间完成了体育教育专业的全部课程。“别人在休息时,我在复习运动生理学;别人放假时,我在补英语四级。” 她笑称自己过着 “白天泡泳池、夜晚啃书本” 的生活。这种坚持不仅让她成为体教融合的典范,更让她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:“退役后我想当教练,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更多残疾人运动员。”
必一运动官网家乡荣光:从地方到中央的集体致敬
消息传回河池,这座山水之城沸腾了。市体育局第一时间发来贺信,称赞她 “用金牌照亮了家乡的奋斗底色”。在 2024 年巴黎残奥会载誉归来时,市委书记秦春成曾亲自接见,鼓励她 “成为激励全社会的精神标杆”。而早在 2015 年,她就将 “公民榜样提名奖” 奖金捐赠给母校,设立 “益智爱心基金”,帮助更多残疾学子圆梦。这种反哺精神,让她的故事超越了体育范畴,成为 “自强不息、感恩回馈” 的时代注脚。
未来可期:东京听障奥运的新征程
此次全国锦标赛也是东京听障奥运会的选拔赛。尽管参赛资格尚未正式公布,但彭秋萍已将目光投向了 2025 年的东京赛场。“每一次比赛都是新的起点。” 她在赛后采访中表示,将继续打磨技术细节,尤其在转身和冲刺环节寻求突破。从里约到巴黎,从南通到东京,这位河池姑娘用金牌证明:命运的局限可以被奋斗突破,身体的残缺阻挡不了梦想的飞翔。正如她在社交平台写下的签名:“泳池是我的翅膀,让我在水中自由翱翔。”
彭秋萍的故事,是残疾人体育精神的生动诠释,更是新时代青年逐梦路上的励志范本。当她站在领奖台上,胸前的金牌与手中的毕业证书交相辉映,那是对 “奋斗” 二字最完美的注解。